kaiyun电竞网站官网

张闻天在陕北公学一次演讲:《论青年的修养》

  • 发布:2022年09月13日
  • 浏览量:

张闻天(1900-1976)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是党在一个较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他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并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在革命实践中,张闻天长时间使用“洛甫”化名,并在其理论研究文章中署名。

张闻天在1920年至1923年间,先后到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学习和工作。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33年,张闻天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次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3410月参加长征。1938年后,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并兼任党中央宣传部长、马列学院院长等职,为推动全民抗战做了大量宣传和教育工作,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

延安时期,张闻天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实践者,非常重视对青年人进行革命理想教育,曾多次到陕北公学演讲,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两次。一次为193710月黄克功案审判结束后,以“民主、法制与共产主义的恋爱观”的题目为陕北公学学员演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革命的恋爱观。1938412日,他再一次来到陕北公学,以“论青年的修养”为题进行演讲。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论青年的修养》的主要内容

《论青年的修养》主要围绕青年理想这一核心问题,针对青年的优点和缺点,密切结合当时抗战实践,从革命者与时代关系的高度,深入浅出、完整严密地论述了革命青年确立和坚定高尚理想的问题,启发、引导革命青年要适应时代要求,密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为实现革命理想而奋斗。这次演讲极大鼓励了抗战青年为理想奋斗到底的决心和热情。19385月,演讲全文刊载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第39期,后来作为青年自学读物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印发,是传诵一时的著名文章,影响极大,很长时间被奉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圭臬。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这篇经典文献,对引导新时代青年和党员干部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始终不渝地奋斗,仍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要有坚定的高尚的理想”

张闻天首先高度赞扬青年拥有崇高理想的这个优点,指出“青年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这就是他们有高尚的理想,不论这个理想是抗日救国也好,共产主义也好”。这深刻阐明了青年树立理想的重要作用。张闻天同时提醒青年要学会区分理想与空想。理想不同于空想,理想是能够实现的,是建构在现实社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东西,是适合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共产主义理想就是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同样,脱离实现理想的社会力量而抽象地谈论理想,也是一种空想。如果脱离马列主义的策略和战略这个实现理想的具体方法,理想也会成为空谈。

“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

树立了高尚理想之后,青年就要有为实现理想而牺牲奋斗的精神和决心。张闻天指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必然要碰到无数的困难与波折,有时甚至看来似乎是不能克服以至绝望的困难”。但是,每一个革命青年都要加强自己革命意志的锻炼与修养,做到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张闻天满怀激情地说:“我们有时会被荆棘树枝所刺伤,有时会被毒蛇猛兽所咬伤,我们前面的伙伴有时会用尽了一切气力而倒毙,但是,我们必须前进。” “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件事震动了全世界。为什么二万五千里长征能够有这样伟大的影响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这次长征中充分的表现出了它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是一千里的长征也是不可能的。”同理,张闻天认为,抗日战争中如果不能坚持抗战到底,遭遇挫折就悲观失望,战胜日寇的理想是不可能的。有些青年在奔赴理想的过程中不能坚持到底、甚至半途而废,原因在于对革命的持久性和困难性估计不足,旧社会的思想习惯和物质上的诱惑,缺乏足够的忍耐与坚定。张闻天告诫青年,要克服这些弱点,坚持理想并为理想奋斗到底,理想就必然能够实现。

“要学习实现理想的办法”

有了实现理想的决心还不够,还要学习实现理想的方法。张闻天认为,青年的很大长处就是热烈的革命情绪和纯洁坦白的胸怀。实现理想,首先要了解具体情况,在学习与工作中都是如此。而有些青年的弱点是不会让革命的热情服从革命的理智,容易把革命热情变为盲目冲动。所以,青年在接触具体情况时,需要更多地“想一想”、研究一下和考察一下,不应以片面的、主观的了解为满足。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方针、任务和斗争形式以及工作的方法方式。在任务确定之后,就应该立刻着手实际工作,青年要当“实干家”,而绝不当“空谈家”,努力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恶习。

“要同群众在一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张闻天指出,青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要能够发动和领导群众去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这就要求青年要到群众之中去。青年对于“群众”二字的观念往往是比较抽象的,他们有时会把“群众”理想化,有时会看不起“群众”,而不能活生生的去真正了解群众,这种倾向是要极力避免的。青年还要学习如何去接近群众,去同他们生活在一起。只有时时刻刻去为群众服务,处处能为群众谋利益,保持谦逊、刻苦耐劳,不断团结与培养群众中的积极分子,才能真正接近群众。青年还要善于使群众根据自身的经验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正确,同时也要向群众学习,因为一切经验的获得都是从群众的实际中创造出来的,要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扑下身子深入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

新时代青年的理想:《论青年的修养》的现实意义

《论青年的修养》一文虽然是 82 年前发表的,但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学习和宣传张闻天关于理想教育深刻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把自己个人理想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处在重要历史发展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青年学生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书写人生的华丽篇章。

青年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习近平总书记讲“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青年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青年学生要脚踏实地为理想而奋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青年学生要同群众一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离开了实践,脱离了人民群众,理想只能成为空想。只有青年深入基层,才能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沸腾生活;只有青年善于接近群众,并且勤于思考,才能发现不同地方各有自己的建设新生活的独特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同千百万群众的实践活动更好地联系起来,使自己的头脑丰富起来,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青年只有树立高尚的理想,为理想奋斗到底,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才能接好历史传给我们的接力棒,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大有可为的!

(供稿:校史馆 作者:赵庆菊)